热门搜索: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热点评论 >> 内容

你怎么看渔民被韩国警察打死

时间:2012/10/24 22:23:10 点击:2482

是谁在渲染“民族主义”?

一篇反击性的社论与一篇反击性的报道

10月17日,相当具有舆论引导力的《环球时报》对此事专门做了社评,题为《决不接受韩方动枪打死中国渔民》,文章认为即便中韩间签订了渔业协定,但“中国渔民人数多,船也多,中国近海几乎无鱼可捕,很多渔民是被迫‘越界’捕捞,韩方不能张口就怨中国渔民‘不守规矩’”。而在去年韩国海警被中国渔民刺死后,韩国舆论的民族情绪达到顶峰,“韩国的民族主义舆论显然构成了中国船员被打死的大背景。”环球时报进而认为,“韩国设立新规定允许向非武装的中国渔民开枪,这是本次‘误杀’的祸源。”

《环球时报》预言韩国媒体一定会袒护本国,并做出了预言式的反击——“韩国是不是希望中国媒体也充分动员起来,制造出对韩国海警实施报复的舆论氛围呢? ”

中国舆论的报复氛围马上就出现了,在出事第一天,许多中国人在谴责韩国人过度使用武力时,也认为非法捕捞确实是不对的。但在18日环球时报《韩媒渲染海警射杀中国渔民属“正当防卫”》这篇报道出来之后,愤怒的矛头便相当一致地指向韩国人了。这篇报道列举了韩国媒体的各种说法,声称韩媒是继续集体渲染海警对中国渔民开枪的“必要性”,强调是“正当镇压”,几乎没有一家韩媒反思海警“是否防卫过当”。这个报道自然让许多网友对韩国方面十分不满。…[详细]

但这篇报道显然有些失实

从报道基调来看,韩媒偏向本国的说法是可以预期的。然而,《环球时报》对韩媒“不公正”的描述却显然过了头。

《朝鲜日报》18日在头版刊登的大幅照片

例如,《环球时报》称韩国《朝鲜日报》18日在头版刊登大幅照片,画面为中国渔民被韩国海警押解上岸的情景,标题为“中国船员挥舞60厘米长的凶器,韩国海警不得不发射子弹”——在中国读者看来,现在连一份官方调查报告都没有,你一份韩国大报,公然在头版宣称“韩国海警不得不发射子弹”,不就是摆明偏帮韩国海警吗,果然既不专业,更不公正。

然而,实际翻查《朝鲜日报》后就知道,这个头版头条的标题其实不是《环球时报》说的那样的,而是“中国渔民事故当时挥舞60厘米钢锯 海警:用凶器反抗时只能发射橡皮弹制止”,所谓“凶器”“不得不”都是作为当事人的海警的说法。两个标题只是细节上的不同,但表态者却从当事人变成了媒体自身,不管这是《环球时报》有意还是无意造成的,总之肯定是误导了中国读者,“煽动”了中国读者的不满情绪。事实上,《环球时报》后面列举的很多都是韩国海警的声音,不见得就代表韩国媒体就抱有特定的强烈立场。

又比如,《环球时报》称“在尸检尚未开始的情况下,韩国一些人士和媒体对中国渔民的死因展开‘丰富联想’。”暗示韩媒说的“橡皮弹不该致死”“真正死因很可能是引发的心脏麻痹”意在推卸责任。然而,作为媒体,就已有事实做出推测本来就理所应当,非要怀疑这里有恶意,那去年韩国海警被中国船长刺死后,《朝鲜日报》所说的“海警疑被同事所投掷爆音弹碎片误杀”是否也是“丰富联想”呢?

《环球时报》称几乎没有一家韩媒反思海警“是否防卫过当”,这实际上是在要求韩媒必须反思,“没有出现反思的声音就是不公正”。但“是否防卫过当”终究是个技术判断,如果经过分析问题关键不再这,又怎能强求反思?实际上,韩国媒体也是探寻过海警方面是否存在问题的,比如“橡皮弹的威力为何这么大”就受到了不少质疑。

总而言之,与其说韩国媒体渲染了“被杀中国渔民是海盗”、“开枪属正当防卫”,还不如说这篇《环球时报》的报道刻意营造了韩媒的这个形象。…[详细]

02

说韩国人民粹可以,但我们不能更民粹

《环球时报》过于凶猛的“火力”曾引起韩国两大报反感

在中国媒体界,《环球时报》以其敏锐、敢言、犀利的作风独树一帜,尤其在“对外国喊话”方面,不仅让国人印象深刻,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。而且也不能说《环球时报》对外国人心态的把握没有道理,在跟韩国人较劲的方面也是如此,但其过于凶猛的火力往往把话说的太满,不仅容易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,也让韩国同行颇为反感。

2010年年末,《环球时报》推出了一篇社评《韩国别把悬崖当足球场》,就韩国在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后,持续在黄海附近进行演习称“对韩国中国一直好言相劝,但如果韩国任性胡来,严重威胁到半岛的和平稳定,中国也应视情采取相应行动。中国可以触动韩国的杠杆很多,一旦使用其中的某一个,短时间内会激起韩国社会的反弹。”

对此,《朝鲜日报》反击称,“只要是一个负责任的媒体,就不会对邻国说要‘采取行动’”,并将这段话与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威胁朝鲜的话语“百战之兵,豪杰精锐,四方大定,无所施其勇,带甲百万,舳舻千里,水繇渤,陆道辽隙,区区朝鲜,不足以具朝食,海何足以当之!”相提并论,认为《环球时报》露出了中国的獠牙。

另一份韩国大报《中央日报》则提起了《环球时报》当年8月针对韩国的一份调查:“中国对韩国应该打压还是拉拢?”——认为这种言辞简直让人费解,态度违背了一直强调不干涉内政和睦邻外交的中国政府的外交方针。

何止违背了中国政府的方针呢?《环球时报》呼吁韩国“不可采取简单的民族主义立场”,而《环球时报》自己表现出民族主义情绪,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。 …[详细]

《环球时报》的表现有着浓厚的民意基础

对于《环球时报》的过火言论,不管是韩国官员还是媒体,往往将之归结为《环球时报》虽然有官媒的身份,但更主要是一份商业性质浓厚的报刊,所以才显得如此激进。这个判断有其道理,《环球时报》之所以这么写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中国读者爱看这样的言论。

人们对陌生人,尤其对那些以前罕有接触的外国人会产生一种厌恶感,这就是所谓“排外”。人们对于邻国国民尤其容易产生这种厌恶感。近年来,随着种种因素的发酵,中韩之间的民间关系并不怎么好,“互相瞧不上”的想法几乎占据了主流。在中国人之间,流传着许多对韩国人并不友好的各类说法。

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,许多流行的关于韩国的负面说法,都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完全编造的。比如著名的“朴芬庆”系列,大量的网友甚至包括正经媒体都在传播“韩国教授朴芬庆说孙中山是韩国人后裔、朴芬庆称北京奥运剽窃韩国文化思想”之类的段子,而实际上“朴芬庆”不过是“嫖愤青”的谐音,专门用来戏弄一些“爱国小将”的,但玩着玩着,居然大量的人就真的信了。为这些编造的内容而对韩国人感到厌恶,岂不是非常莫名其妙吗?

当然,韩国人确实也有相当多的、真实的对中国人不友好的做法,但比起许多中国人对韩国人有固定蔑称“棒子”,韩国火箭“罗老号”发射时许多中国人大呼“落了好”,程度恐怕是要轻一些的。

而如果我们比韩国人更民粹的话,又有什么资格指责韩国人民粹呢?…[详细]

与邻国相处,不要持对抗心理

2010年,新华社旗下《国际先驱导报》曾花近4个月时间,以1.2万中国人为对象,就“不太喜欢哪个国家”进行了调查,结果显示,回答“韩国”的受访者居最高达40.1%。回答“日本”的受访者仅30.2%。相比之下,同年韩国《中央日报》公布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,韩国人“最讨厌的国家”中,日本高居首位,持这一看法为57%,其次才为中国,比例为13%。…[详细]

韩国参与反华示威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亲美反共的人

从这个调查来看,韩国人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华情绪,实际上,每次在街头参与反华示威的韩国人多是一些长期亲美反共的“老运动员”,大部分年轻人对此并不热心。

所以,对于韩国这个邻国,我们不应抱以对抗心理。在中韩渔业争端上,不要动辄扯到“民族主义”问题上去。刺死韩国海警,导致韩国方面执法趋严、武力增强,反过来让另一名中国渔民受害,这当然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。当然,韩国方面是否滥用暴力,这问题应该要跟他们谈,也一定要谈。但在现代社会,在国际社会,渔民非法捕鱼归根结底就是个“利益驱动违反他国法律”的问题,与什么“渔民的反抗都是弱者的被迫反应”,到底有何关系呢?要韩国人“不能张口就怨中国渔民不守规矩”,那对于部分中国渔民的非法捕鱼问题,那该让韩国人抱怨些什么呢?…[详细]

作者:不详 来源:网络
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
发表我的评论
  • 大名:
  • 内容:
  • 关于我们 | 服务条款 | 法律声明 | 刊登广告 | 在线留言 | 招贤纳士 | 人员认证 | 投诉建议 | 合作加盟 | 版权所有
  • 中华新闻网(www.qunxingyanyi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有害短信息举报 | 阳光·绿色网络工程 |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|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| 通管局 |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|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

  • 信息来自网络转载,不确定真实,如有版权问题联系客服QQ:501734467